【撰文:小七】
還記得5年前雨傘運動的時候,我爸爸曾經大罵:「如果你出去就唔好返屋企!」。
相信在今時今日,有很多比我還年輕的學生面臨的不只是一句唔好返屋企,而是真的冇屋企返。
我很慶幸在我與父母持對立意見時,我們彼此仍對大家不離不棄。
有時候回家吃晚飯,每當電視播無綫新聞時我心裡就會:「唉屌!」,繼而很想把電視關上,但我沒有這樣做,因為他們有權利看電視。
有時候我很想違約賠錢也要轉NOW,但我沒有這樣做,因為我父母就是喜歡看TVB。
有時候他們在看著電視罵示威者是暴徒、搞亂香港、搞到好多人冇飯開冇工開等等…(下刪一萬字),我很想跟他們說一些他們不知道的事,但我沒有這樣做,因為他們只會覺得我被洗腦。
以上的三個我沒有這樣做,不是因為我的意見不重要,而是因為我了解,他們成長的環境與我不同。他倆只有小學程度,還是年少氣盛的他們只求有工開有飯開,能夠生活、能夠養兒育女、能夠供書教學、能令子女健康快樂地成長就足夠。即使我再跟他們討論什麼,他們也不會明白,但至少,我讓他們知道我的立場。
有不少朋友都會問我:「你聽佢地喺度鬧唔覺得好煩好UN耳咩?」,「點解你同你父母喺呢個時勢感情仲可以咁好?」。
雖然老土,只是因為一個字「愛」。
當我每晚回家,雪櫃裡總是放著一串串我最愛的日本青提;
當我每天睡醒,發現即使日上三竿,父母也沒有把房間即將開了24小時的冷氣關掉;
當我每次致電回家指定今晚想喝蕃茄薯仔湯,回到家總是有一碗熱乎乎的湯放在飯桌上。
或許,我們該明白的,不是要讓立場不一的人都站到我們的一邊,畢竟求同存異才是我們的初心。
他們由不知道我有參與運動,到知道原來前線記者比任何人都跑得更前,即使他們口裡仍然對我有著滿滿的責罵,但他們再也沒有說過一句:「如果你出去就唔好返屋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