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手記
「圍魏救趙」是三十六計的第二計,目的是解圍。香港在周一晚上上演了一場港版的「圍魏救趙」,以解救理工大學被困的人士。
當晚,遍地開花,多區都有堵路和衝突。記者在十一時許沿彌敦道向太子走,在豉油街口碰上一名氣喘吁吁的年青人,手執兩大紙袋的玻璃樽。記者再走到下一個街口山東街,見到一名「西裝友」手抱一鐵鑵的白電油。
雖然香港沒有落實雙普選,但示威者當晚發揮了「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
「公開」是指不加隱藏。前線稱汽油彈為「火魔法」,過去民間視之為極度暴力的行為,並不接受。當晚在山東街口,設置了汽油彈製作站,人們公然地在路邊製作汽油彈,材料源源不絕由四方八面而來,為前線提供火力,場面就是這般「公開」,毫不忌諱。
「公平」是指人人擁有平等的機會。汽油彈製作者被前線稱為「火魔法師」,看來是非常專業的一群。但那天晚上,只要你願意,人人都可以參與製作汽油彈,這不再是黑衣人的專利,眼見妙齡少女、中年大叔,甚至大媽,個個化身法師,無分你我,展示「平等」的光輝!
「公正」是指處事沒有偏差。記者是那晚才知道汽油彈內不單只有電油,同時要混入其他材料,眼看眾人製作純熟,總能絲毫不差混合材料,效率奇高。到底是人們即場教授,或是網上已有配方,記者不得而知。他們似是「火魔法師」,某些時間更似精準無誤的「藥劑師」。
「圍魏救趙」是否成功,實在難下定論。不過,記者看到的是民間又進化了,就連「火魔法」都可以接受,甚至積極參與製作。到底我們的政府何時才明白打壓越大,反抗越大。
「兵工廠」從來不在中大,不在理大,而在民心。
記者 K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