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小七】
黏土抗爭公仔在港成為熱話,在台灣,從事此行業的人叫「捏麵人」。
吳吉安師傅(吳師傅),投身捏麵小檔攤已三十多年,他從廿六歲左右開始學師,自出師後於西門町擺小檔攤,為客人捏出一隻又一隻獨一無二的黏土公仔。
連續兩個晚上通宵到早上十時的採訪中,吳師傅在捏公仔的時候不忘問我:「現在有直播嗎?我想看但是沒時間,要專心。」。
對的,捏公仔就是要專心,所以我是閒聊地進行今次的採訪。

「為什麼你會捏抗爭公仔?」
吳師傅指,很多曾經光顧他的支持他的都是香港人,看見香港的情況,希望能為香港出一分力。當晚,我一直陪伴在師傅旁邊,看他細緻的功夫、靈活的巧手、熟練的功架,轉眼就能把一隻公仔捏好。
可是,因為訂單數量太多的原故,師傅要趕工所以喝了一大杯咖啡,十多個小時裡,他捏了一百隻公仔卻只有時間去一次洗手間。
「師傅別接太多單吧,身體會撐不住的」
吳師傅指,很多香港人來找他就是希望把抗爭公仔帶回去,但有的客人一訂就是數十隻,更指明天或後天要回程趕飛機急著要的,初期吳師傅還撐得住,直到我去採訪的那天才發現他已經連續三天由晚上八時捏到早上十時了。
「等不到,錢就退你吧」
有的客人甚至還會催促吳師傅要捏快一點、等很久了、已經找了你好幾天明天要飛了等等的說話已經聽過很多遍,有人甚至罵吳師傅:「到底還要我等多久?」。
吳師傅說,為了支持香港人他已經很盡力,聽到有客人不開心或者罵他,傷心也是難免,畢竟手只有一雙。吳師傅有一位會廣東話的助手,有一位客人因為要趕飛機回香港,助手說把捏好的抗爭公仔寄到香港給她,她卻說:「我點知你會唔會寄俾我?」,助手最後把錢退給該客人。 凌晨時分她告訴我,那客人很傷她的心,幸好吳師傅聽不懂廣東話,不然又要難過了。
幸好在現場,還是有不少有心等候的香港人,即使有三四天到西門町都找不到吳師傅,在飛前最後一晚終於找到了,仍會很耐心的在小檔攤旁默默等候。因為他們明白,手工製的藝術品從來都需要花時間等待, 畢竟吳師傅是不眠不休地把一隻又一隻抗爭公仔捏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