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11月11日為中國網民稱的「光棍節」。網上各大購物平台均在當日推出大量折扣優惠吸引大批光棍(單身一族)搶購,去年更在短短1小時3分59秒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單日成交額,成為國際傳媒關注的焦點。有誰會想到11月11日是一個被遺忘,淡化的節日:悼念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死難者及殉職軍人的紀念節日,又稱為「和平紀念日(Remembrance Day) 」、「重光紀念日」或「國殤紀念日」等。
在香港,每年11月第二個星期日(即今日11月8日早上10時半)在中環和平紀念碑都會舉辦悼念活動。在武漢肺炎的疫情及限聚令的影響下,今天的悼念活動只允許神職人員、獻花人士、傳媒及工作人員進入特定區域。公眾只可在封鎖區域外觀禮或在襟前別上虞美人花紀念。香港退伍軍人聯會和英國皇家退伍軍人協會(香港及中國分會)日前表示,在這特殊時期給公眾帶來不便深表歉意,並呼籲前往參加悼念的人士遵守以上防疫措施。
別上虞美人花紀念英靈
和平紀念日並非香港獨有的節日。每年11月11日,歐美等地的民眾均不約而同在左襟前別上紅色的虞美人花,以誌戰爭中陣亡的將士及其他死難者。佩戴虞美人花時需扣在左襟靠心臟位置,葉尖指向11點鐘位置,象徵紀念1918年11月11日上午11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在和平紀念日前後,香港街頭仍見有居港外籍人士及香港市民在襟前別上紅花的景象。其他國家如英國、美國、加拿大、澳洲等地則會舉行盛大的紀念活動,例如英國每年於當地時間早上11點,全英將默哀兩分鐘。
「香港重光日」為香港人的「和平紀念日」
世界的「和平紀念日」用以悼念第一次及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死難者及殉職軍人外,但在香港歷史中卻有着另一層意義 —「香港重光日」。1941年12月8日,大日本帝國發動太平洋戰爭。日軍突襲美國海軍基地珍珠港數小時後執行南方作戰攻打東南亞,隨即入侵香港,「香港保衛戰」爆發。當時駐守香港島的5000名英軍連同4000名印度部隊 (包括第7拉吉普團第5營及第14旁遮普團第2營),及2000多名加拿大士兵(溫尼伯榴彈兵團及皇家加拿大來福槍團)和曉士兵團(香港本地民兵),聯手對抗五萬日軍入侵。在孤立無援下,保衛軍經歷18天的激戰,期間雖有多次反攻,但最終都不敵兵力和火力明顯佔優的日軍,防線遭日軍瓦解。時任香港總督楊慕琦爵士決定投降,香港正式進入日佔時期。直至1945年8月15日,日軍遭受美軍的核子轟炸,宣布戰敗投降,同年8月30日香港正式重光。
漸被遺忘的一個「公眾假期」
香港在1919年舉行第一次的和平紀念日儀式,後來更成為了公眾假期。1998年立法會通過的《1998年假期(修訂)條例草案》,把紀念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的「和平紀念日」改定為最接近11月11日或每年11月第二個星期日,以致紀念一戰結束。期後,重光紀念日公眾假期在1999年被取消,並與和平紀念日「合併」,在每年11月第二個星期日在中環皇后像廣場的和平紀念碑舉行紀念活動。香港大學學生會曾在8月31日「香港重光紀念日」75周年發起悼念活動,警方一度到場戒備,並截查學生會代表及警告在場人士涉嫌違反限聚令,活動最終移師至中環和平紀念碑獻花。
撰 / 羊
圖 / 強
—————————————————————
香城公民媒體
Hong Kong Citizen Media
https://hkcitizen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