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長官將於下週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因應香港面對著疫情困擾以及社會新形勢,民建聯就此提出九項重點建議,期望行政長官發表的施政報告作出積極回應,向市民展示對社會有所承擔,並決心復甦受疫情重創的經濟。
「全民抗疫 恢復經濟」
1. 明確以「疫情清零」為目標
民建聯要求政府必須痛下決心,以「疫情清零」為政策目標,以保障市民健康及盡快恢復粵港澳三地通關,包括:
- 要採取一切強而有力措施,為全港市民進行強制病毒檢測,抽出社區隱型傳播鏈
- 全面檢視和堵塞海外入境人士播疫漏洞,包括安排所有入境人士集中隔離檢疫,杜絕未完成檢疫人士進入社區接觸其他市民,以及慎防疫情隨著趁聖誕假期回港度假的歐美留學生再次大規模傳入本港
- 政府應強制要求所有透過“旅遊氣泡”來港的新加坡旅客,必須安裝“安心出行”手機程式,以便加強防疫追蹤工作。
2. 推出「失業援助金」
面對失業率高企,民建聯認為政府必須盡快設立臨時性「失業援助金」,以支援失業及開工不足人士。
- 認為援助期「失業援助金」至少三個月,失業人士每月獲發放金額不少於6,000元
- 在未有「失業援助金」前,應立即改良失業綜援特別計劃,包括進一步放寬資產限額,由原本增加1倍改為2倍
- 取消以家庭作為申請單位的要求,讓更多失業人士能夠受惠。
3. 開設更多臨時職位
第二輪「防疫抗疫基金」已預留款項在未來兩年,於公營及私營界別創造約30,000 個有時限的職位。但截至10月,在開設職位方面雖已達29,000個,但聘請人數只得10,000。同時,有關職位並沒有針對性以應付目前抗疫衍生的工作。
民建聯因此要求政府:
- 必須加快落實聘招聘工作,並增撥資源開設更多臨時職位,特別是潔淨服務和抗疫後勤支援的工作崗位,以應付抗疫需要
- 政府應加快各項鐵路工程上馬,為建造業創造就業機會。
「有效施政 改善民生」
4. 全力開拓土地,增建房屋
民建聯表示,政府必須全力、全方位開拓土地
- 盡快完成「明日大嶼」及「新界北」的規劃研究,以確定往後的工作方向
- 積極研究以公眾利益為由收回長期荒置農地和發展1%-2%郊野公園邊陲用地,作公營房屋及社福設施用途。
- 政府要更著力於解除短、中期缺地的危機,力爭在短期內推展、落實或完成已承諾的覓地建議和相關政策。
- 要求政府應全面交代過去在開拓土地的工作,包括在引用《收回土地條例》和土地共享計劃的成效,收回承諾用作興建公屋的32公頃粉嶺高爾夫球場用地的進展等。
5. 盡快落實60-64歲市民2元乘車優惠
60-64歲市民2元乘車優惠是行政長官今年初承諾的10項惠民措施之一,然而,自公布至今已10個月,仍未見任何具體安排包括施行時間表。民建聯就此要求政府必須盡快落實60-64歲市民2元乘車優惠,並要在短期內公布施行時間表,讓市民安心。
6. 改革海外醫生來港註冊執業機制
民建聯認為,政府應採取積極措施,以增加醫生人手,逐步將本港醫生與人口比例,從現時每1,000名市民有1.9名醫生,提升至有3.4名醫生的國際水平,包括興建第三間大學醫學院及增加大學醫科學額,以及盡快就改革海外醫生來港註冊執業機制進行公眾諮詢,爭取2021年內完成改革,吸引已獲取專業資格的海外醫生來港執業。
7. 支持青年大灣區就業
民建聯認為政府應設立一個專為他們北上發展的計劃,以協助青年把握大灣區發展機會,包括提供更全面的中國內地就業資訊和輔導,並與商界合作,提供中國內地工作崗位,政府向獲聘青年提供最少半年薪酬津貼。
8. 與建制政黨建立定期溝通機制
建制政黨長期服務社區,能貼地掌握民意民情,故政府推行任何政策前,應透過諮詢建制政黨的意見,為政府「把脈」,以免推出「離地」政策。
民建聯建議,行政長官及司局長應與建制政黨定期會面,以便了解民情,以及在構思重大政策的前期就「應否做」、「何時做、「如何做」這三個問題先聽取意見,然後才將初步構思轉化為具體政策文件,再提交政府內部的政策委員會和行會討論。
9. 盡快落實公職人員的效忠要求
民建聯要求政府必須根據《基本法》第104條及人大常委會的相關解釋及決定,盡快立法,確保公職人員,包括區議員,必須符合相關參選或任職的法定要求和條件,即擁護《基本法》和效忠特區。
撰 / J仔
圖 / 金魚
—————————————————————
香城公民媒體
Hong Kong Citizen Media
https://hkcitizenmedi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