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擬議改變馬鞍山郊野公園附近的土地用途,在貼近郊野公園的綠化帶改建為房屋,最短距離僅只相差10米,相關政策引起馬鞍山的居民關注。其中馬鞍山村的村民極力反對政府改劃用地,故於周日(13日)發起街站,望週三前累積更多港人的竟見,向城規會反映。
政府的《馬鞍山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編號S/MOS/22》的修訂計劃,預計會將其中四個綠化地帶改劃成住宅項目,其中馬鞍山村和樟木頭的綠化帶申請改劃共7.83公頃的住宅,預計會增加超過20,000人口;5.1公頃的用地將帶來6,180個公屋單位、2.73公頃土地將帶來1,040個單位、計劃並會興建小學、抽水站、食水及海水配水庫等配套;沙田區議員鍾禮謙提到,新鴻基早於約20年前買下山頂的溫家村,並獲准興建低密度豪宅,地產商在改劃土地附近合共囤積18.32公頃土地,「接近一個維園咁大呀!」新鴻基在政府介入後突然煞停道路改善工程,如今由政府負責人修路公程,更令人懷疑在山下起公屋,是向山上的豪宅鋪路,變相為發展商埋單,破壞叢林和村民的家園。
積極關注政府今次的改建計劃的馬鞍山村民關注組則表示,改劃發展有多方面的問題,惹人懷疑政府不惜破壞歷史文化遺產及生態保育,加劇區內交通負擔和人口壓力,批評當局一意孤行,浪費公帑幫地產商收地以興建豪宅。關注組的成員認為,改建計劃違反程序公義,指政府在刊憲前不曾向村民和區議會咨詢,在刊憲後也只舉辦一過一次一小時的交流會,而申述期也僅只有2個月。至小居住馬鞍山村,第四代村民的林先生表示,當日地政署的交流會約有60名村民出席,但絕無交流的意味。他指村民當日需要抽籤抽中才可發言,發問時間也只有一分鐘,「一分鐘之後就會即刻Cut你,嘢都唔畀你講多句。」他直言這並非是諮詢會,「似喺自己一個記者會、公布會咁樣…」他續指,如果政府在諮詢時與村民和區議會有多一點的溝通,「個關係起碼唔會搞到咁僵!」
另外,根據規劃署的估算,馬鞍山人口現時有21.6萬,單以人口計算,足以自立區卜議會。馬鞍山村的村民則認為,規劃欠周全考慮。有居住在馬鞍山的居民反映,若果政策落實後,馬鞍山將面對更嚴重的人口加劇壓力。他指,現時馬鞍山區的社區及醫療配套不足,交通問題一直未能解決,出市區也只有一條路,只要該幹道擠塞,車流便會倒灌,「塞起上嚟分分鐘要2個鐘先離開到馬鞍山」。
自小居住在馬鞍山村的村民王生表示,政府為一己私利,破壞馬鞍山的生態多樣性及生態價值,犧牲大自然生命。此外,其中一個項目亦將香港僅有的礦村馬鞍山村的文化拆卸,令昔日礦村的面貌被抹去。王生指,馬鞍山村接近70年歷史,政府的行動試圖抹去香港的歷史,破壞鐵礦場歷史的完整性。
村民高生表示,馬鞍山郊野公園是屬於香港人的,雖然村民有切身的利益,但呼籲市民簽名並非以自己(村民)為大前題,所為的都是公眾能夠繼續欣賞到大自然他又呼籲城規會能夠聆聽村民和港人的聲音,寄望馬鞍山村的歷史能夠教育港人,以另一個崗位繼續生存。
撰 / J仔
圖 / J仔